2009年10月15日

價格與價值(3)

順應時宜價值觀

在賭場內下注,没有供求關係,只有對未來的猜測。

在「金融大賭場」內下注,個股的升跌除了看大盤走勢,最重要還是分析個股自身的升值潛力;這種升值潛力不外乎就是看基本面、莊散持貨的成本,莊家持貨的意願、和有利於莊家造市的消息源。

散戶必須經常對個股的升值潛力作有效的評估,如果太過固執遠視,便會出現「時空混亂價值觀」。如果太過近視,便會出現「高反差錯覺價值觀」。兩者都不是好事!正確來說,散戶必須抱著「順應時宜價值觀」。

這裡,我用「米、沙、石」和「水」來作個簡單的實驗跟大家說明一下。

這是個簡單的小學常識科習題,目的是讓學生透過實驗明白各種物質之間形狀的差異,藉以了解體積的密度和容量的關係。有三只杯子,各裝了剛好一半高度的米,沙子和石子,再把半杯水倒進每只杯子,看看每只杯子中水的高度是否相同?

由於石頭表面呈不規則形狀,石頭與石頭之間的縫隙較大,當滲了水之後,水的高度没變得想像中那麼高;沙的密度較石頭高,沙與沙之間的縫隙最少,當滲了水之後,大多數的水留在沙的表面,所以水的高度很明顯上升了;而米的縫隙大小正在石頭和沙子之間,所以滲了水之後的高度只在石頭和沙子兩者之間。

這項實驗和股市有何干係?

我們把「米、沙、石」比喻為三只不同個股的基本面或內在價值;把「水」比喻為行情,莊家,等影響個股的外在價值。所有倒進「米、沙、石」後「水」上升的高度就是個股的上漲潛力。

當大市向好時,水份增加,倒進了這三只不同的個股:第一只沒什麼反應,就像把水倒進石頭之中;第二只升一點,就像把水倒進了米中;第三只則十分醒目,就像把水倒進了沙中,加多少水幾乎就升多高!

以上這個假設性的比喻,主要是提醒各位散戶,每個人所選的股票不同,對大盤走勢的反應也然自就不同。大家在判斷個股時,必需順應時宜,絕不能夠太過一廂情願,見人家那只股升得興高彩烈,就期望自己手中的那只股也必定會漲。

正確「順應時宜」的思維,應該是先用股價來作「自我比較」,研究個股在過往不同歷史的漲幅、升幅為何,跌幅為何,莊家以往出入的手法,再配合大盤走勢,才能斷定這只股在現階段有何潛力。

在股票市埸,價格是不斷地在波動,價值也不斷地跟大市在調整。散戶如果只看價格,而分不清升值潛力,試問如何在股市取勝?所以,下次在大盤上漲之前,大家請先檢查一下手上拿著的是沙子、米、還是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