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証勢猛,而且猛過頭,這樣亞爺還需不需要減存款準備金?金磚五國一方面批評歐美的QE手段,另一方面摩拳擦掌,準備降息降率。中國雖未言明降息降率,但存款準備金則隨時下降。到底這些領導人認為通脹的禍害為之重要,還是經濟成長為之重要?
金磚國家《德里宣言》(全文)
經濟成長是經濟衰退的元凶
經濟成長首要條件是增產,之後由增產帶來收入增加,收入增加便有消費能力,消費能力增加將帶動零售百業,零售百業一興旺,房地產便興旺,房地產興旺租金便上漲,租金上漲人工便有上漲壓力,人工一上漲,這個通脹的惡性循環便開進了高速公路。這是一條不歸路,而且在過去30多年的連續成長之下,全球經濟已經是窮途末路。
本來,2000年的科技泡沫是一個警告,可惜,太容易就讓它翻過牆去。直到2008年的金融風暴出現了,政府及市場大莊家還是抱了同一種態度,以為靠著金融手段、貨幣政策就能把所有金融風暴的損失不知不覺地分攤到一般大眾市民身上。可惜,如我所講,全球經濟已經是窮途末路了。由2009年至今已有四個年頭,幾次進出救市也沒能救活半點經濟。當中的典故,除了政治、政治之外,還是政治。
大家還記得我之前的論勢曾講過,「歐洲QE後,美國將勢必QE。美國QE,中國也勢必QE...」現在,美國尚未決定QE,金磚五國已蠢蠢欲動。原因為何?又是為了拚經濟?非也,非也。大家千萬不要天真的以為QE能救經濟,從來QE只為救股市。等股市活了,市場大莊家有救了,散戶有錢賺,最後還未必能見到經濟的復甦...
目前還是熊市
從股票市場的歷史看來,我們發現,所謂的大牛市或長期牛市都是由新技術革命導致的,純粹因為資金因素而導致的牛市都是短暫的。人類的歷史上還從來沒有出現過因為資金過剩而持續數年的大牛市。
以美國為例,從1901年至2001年的100年時間裡,美國股市出現了四次大牛市。
上個世紀的第一次牛市出現在二十世紀初,那次出現大牛市的背景是由電的發明,使人類進入了一個新的文明發展階段。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來,電的發明完全改變了人類對未來的預期。技術的突破,常令人們振奮,並由此大大地提高了美國的勞動生產力,使股票投資者對未來的預期變得非常樂觀,牛市便由此而產生。
第二次牛市產生在1929年左右。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戰後美國經濟快速增長。在此之前,一些之前只能為富人享有的創新技術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不僅汽車得到廣泛的使用,而且電氣化也開始向美國全國擴張。電燈、吸塵器、洗衣機和無線電廣播都是在這個時期普及和應用的。同20世紀初一樣,技術進步改變了人們對未來的預期。所以說,一直到股市崩盤之前,不少分析員仍看好當時的股票市場。
第三次出現大牛市是20世紀50到60年代。當時,電視開始普及。同時,二次世界大戰後,生育的高峰期也是推動市場繁榮的又一重要因素。當時,許多金融界人士都認為,美國已經發展到了「新資本主義」階段,科技基礎將會令經濟不斷擴展。
70年代的石油危機過後,美國放棄了金本位,將美金搬上了國際舞台的至高皇位。這樣,美國基本上是進入了一個又一個的牛市,直至到20世紀末,互聯網的出現,成就了像微軟、雅虎、亞瑪遜等等科技神話。正是這樣樂觀預期的作用,導致美國長達30多年的股票市場牛市,也成就了今日的金融災難,更預視了未來10年的經濟衰退...
p.s. 讀完本期論勢,各位認為如今各國央行像不像在追龍?
------------------------------o
2012年熊市的波幅預測:
恆指:18,300~23,000(25.6%)
上證: 2,100~ 2,560(21.9%)
杜指:12,200~14,500(18.8%)
------------------------------o
本週投機策略:
現金為王
------------------------------o
吉士(每週)追蹤指標
http://www.gutzbro.com/
------------------------------o
每週中線預測:(調整後*)
2012_04月份
第01週:20,700 - 100 = 20,600*
第02週:20,600 - 200 = 20,400*
第03週:20,400 + 300 = 20,700
第04週:20,700 + 200 = 20,900(本週)
p.s. 本週波幅 = +200點 -200點
------------------------------o
免責聲明:
「吉士追蹤指數」及吉興財經資訊網是獨立內容提供者,我們將盡力確保所提供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我們並不會承擔由該資料所引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網友在使用前,請自行評估有關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