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8日

熊掌

上週論勢我提及國際領袖在經濟決策上走錯誤路線,令我改變「百年一遇的大牛市」這個假設。以下,我由歐盟的決策路線談起。

歐洲的債務危機是一種體制上的結構性問題。當年英國最終放棄進入歐元區,其實是一個明智的決定,否則南歐豬國的名單上必少不了英倫。表面上,歐元這個體制的優點是在一個央行、一種貨幣的環境下進一步實現歐洲共同體,可以省下不少金融上的費用以及匯率風險,使區內成員國可以在這個穩定的環境下通商,通脹得以控制。但背後的目的其實是想把這個共同體轉化成為美、日之後的另一部發債機器。不但經濟強大的德、法可以得益,就連其它小國也可分一杯羹。

可惜,當年歐盟的貨幣聯盟條約訂得太緊,其中規定各成員國發債不得超出GDP的60%,各成員國更必需將財政赤字控制在GDP的3%以下;目前,歐元區內16個成員國皆無法達標。

當年不少國家為求進入歐元體系便不顧一切在自己那本帳簿上玩弄數字;高盛更透過財技替某些成員國將這些債務轉化成衍生工具在市場上炒作。表面上,歐洲成功地完成了統一大業。歐洲經濟也的確走強了近十年。可是一場金融海嘯便把這個金鐘罩的罩門給表露無遺。本來全球期待著中國和歐洲將帶領大家走出金融海嘯的陰霾。可是金融海嘯後,衍生工具市場變得異常敏感。市場大莊家更明白某些衍生工具隨時可能走到盡頭,因此加大波幅,大睹一場。在推波助瀾之餘,更間接傷害到那些本來基本面就有問題的國債債息。

金融海嘯終於令希臘紙包不住火,而且火燒連環船,燒到了其它南歐豬國!

為什麼我說「歐洲的債務危機是一種體制上的結構性問題」?主要原因是歐盟並不是單一主權國家。對一個主權國家來說,貨幣和軍隊一樣重要。軍隊保衛國家安全,貨幣則維持經濟穩定。但歐元區有16個主權國家,卻硬要統一貨幣。而歐元及歐洲央行卻又是建立在德國的經濟實力及基礎的考量之上。當經濟向好時,歐元區皆大歡喜。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利益便立即歸邊。到時歐元區的貨幣策略將傾向那一方?歐元區16個主權國家的經濟實力和出入口導向皆不相向,一種貨幣如何能滿足16種需求?

因此,歐元體系的問題也只是時間上的問題。現在問題出現了,就應該對症下葯。本來歐元區及歐央行應該先訂出離場機制,將本來基本面弱勢的國家暫時撤出歐元體系,這對該成員國或歐元區本身皆為好事。如此做法本可代替貨幣寬鬆政策,以時間來治療創傷,讓經濟自然復原,而且不用忍受通脹,也不必面對通縮。然後下一步,歐元體系應該放寬貨幣聯盟條約,讓歐元更具彈性,也讓成員國有更大的自主空間。

可惜,歐元區不但不從成員國的基本面下手,反而先行量化寬鬆,一見失效,立刻下重葯,要求全體成員國一齊施行財政緊縮。這下一來,不正是中了國際大炒家的陰謀預算?雙底衰退!

金融海嘯過後,經濟尚未復原,之前各國救市尚未見效,根本不該提「退市」兩字。如今歐洲給「希臘事件」隨便嚇一嚇,便率先施行財政緊縮,如此一來,世界三大經濟體已廢了一個。但最重要的是,如此做法是救不了西臘及南歐豬國,只會令其經濟雪上加霜,久而久之拖累其它友邦。而德國為首的歐元體系最終只會被歐元這把雙鋒刃傷到自己...

雙性人

市場上充滿了雙性人,就是非理性分析慣性買賣的股民。這類股民就像「病態賭徒」每天不論輸贏都必需玩上一手,否則心情無法平衡。這和我所提起過的「專業炒手」有很大的分別。「專業炒手」是不會輕舉妄動,隨便犧性自己手上的注碼。大家希望成為「專業炒手」還是「病態賭徒」?

以目前的大勢來分析,向好的一面看,短期技術反彈在50天與250天中間波幅橫行;向壞的一面看,技術反彈上不到250天以上,便要向大盤說再見,掉進熊潭。目前說大盤已轉勢還尚早。我上週論勢中提及「三點確認」的第一點是21,000。當美國7月尾出GDP報告時,就是大盤接受真正考驗之日。技術反彈表面上雖如山珍熊掌般美味,但這隻熊掌尚未煮熟,目前還是有殺傷力的...

------------------------------o
「熊市」低位預測:
恆指:19,000
上證: 2,100
杜指: 9,200

------------------------------o
本週投機策略:
上證熊二勿輕心,
以守待攻持現金。

------------------------------o
吉士(每週)追蹤指標
http://www.gutzbro.info/
------------------------------o
每週中線預測:(調整後*)

2010_07月份
第01週:20,750 - 350 = 20,400*
第02週:20,400 - 300 = 20,100*
第03週:20,100 + 350 = 20,450*
第04週:20,450 + 000 = 20,450(本週)
第05週:20,450 + 200 = 20,650

p.s. 本週波幅 = 300點 + 300點
------------------------------o
免責聲明:
「吉士追踪指數」及吉興財經資訊網是獨立內容提供者,我們將盡力確保所提供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我們並不會承擔由該資料所引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網友在使用前,請自行評估有關風險。